English

新中国银幕50年成长的风景

1999-08-26 来源:光明日报 沈卫星 我有话说

中国电影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50年前夕,笔者走访了电影界的几位代表人物,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到50年新中国电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一道道绚烂风景。

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李前宽:我踏上电影之路后始终感到很幸运,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电影高潮时我考进电影学院,看了那么多的好影片。国庆40周年时我拍出了巨片《开国大典》,今年国庆50周年我又拿出了《世纪之梦》。之所以说幸运,是有这么好的机遇和条件。记得1989年8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看我新拍出的影片《开国大典》,他的旁边空着一个座位,这是给我留的。当他看到影片高潮的地方,激动地拍了我两下,我感到一阵温暖。看完后,他问我:“导演啊,你这部影片的主题是讲共和国来之不易呀。”江总书记的这一鼓励,使我在后来接连拍出的《决战之后》、《重庆谈判》、《七七事变》中成为巨大的创作力量。

新中国的电影历程中,我感到在创作思想上越来越宽松。记得粉碎“四人帮”之后,毛泽东主席的形象还不能在银幕上出现,到后来可以出现了,而且可以作为主角,不但可以写丰功伟绩,还可以写伟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对于主旋律影片的理解,刚开始还只限于写领袖人物、重大事件,到现在一切健康向上的都是我们银幕上的主旋律。现在清规戒律少了,创作人员的心态空前活跃,创作领域题材也更加宽广,这是电影事业在创作上进步的体现。今天,我们创作人员压力也很大,这是来自市场的压力,三性统一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时代要求更高的压力,它更符合艺术创作规律,也符合市场的规律。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田华:我是跟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一起走过来的。到本世纪末,再回过头来看这50年,我觉得新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充满着令人赞叹的成就,而且,这种成就是在充满艰难困苦中取得的,因此,我们备加珍惜它,因为它是那样的来之不易。过去,我们的电影只讲社会效益,很少注重经济效益,这就有偏颇之处,今天,我们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的统一,甚至意识到观赏性更重要,这是符合艺术生产规律的,试想,如果市场不好,观众不来看你的影片,就是再好的社会效益也不会体现出来。

今天,新中国电影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在技术手段上,是那样的完美,就拿我们演员来说,我演电影《白毛女》时,当时给我化妆的可以说是最好的化妆师了,但今天看来,穿帮的地方仍然很多,录音也有很多缺陷,如果要是现在,这些都是不成问题的。纵向地看,我们的电影事业进步很大,问题也不少,但我们正在逐步地找准问题加以解决,因此,我相信,中国21世纪的电影将会更加辉煌。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新中国电影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影像表述,首先塑造工农兵的银幕形象。从战火中走来的革命战士和彻底改变命运的农民形象成为了50—60年代中国电影的标志之一,这种崭新的银幕典型是40年代之前的中国电影所没有过的。《白毛女》、《钢铁战士》、《董存瑞》、《老兵新传》、《李双双》和《红色娘子军》中的主人公,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电影的象征。

新中国电影创新的另一个特征是战争历史片和史诗式的电影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艺术上的成熟。为了表现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国家形象,宏观的战争历史片从旧中国的几乎没有而变为新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南征北战》、《万水千山》、《红日》、《红色娘子军》作为50—60年代的开拓性作品,发展到90年代的《大决战》、《大进军》、《大转折》、《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周恩来》,表现了革命史诗的宏伟气魄和中国电影工业水平。而《鸦片战争》、《西安事变》、《血战台儿庄》和《孙中山》使电影史诗的历史视野和作者风格更得以全面的扩展。

新中国电影创新的又一个特点是电影民族风格和作者个人风格的确立。在50—60年代,成荫、水华、崔嵬、凌子风,通过一系列描写革命斗争生活的影片,为中国革命题材影片的民族风格作出了探索。而桑弧、郑君里、谢晋、石挥、白沉,则从中国电影发源地的上海,真诚努力地适应新时代,熟悉工农兵新生活,在表现新时代的电影创作中,为探索民族风格而作出了巨大努力。《祝福》、《林则徐》、《枯木逢春》、《舞台姐妹》、《关连长》、《南岛风云》都为新中国电影的民族化作出了贡献。

80—9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历史巨变给中国电影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既是社会生活的革新也是电影风格的创新在又一代中国电影导演作品中得以体现。《人到中年》、《沙鸥》、《老井》和《秋菊打官司》;《离开雷锋的日子》、《孔繁森》直到《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和《网络时代的爱情》。新中国电影的创新之路正从共和国建立的起点上,向着新中国的明天延伸。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编剧王兴东:市场经济的杠杆,魔棒一般改变了我们编剧的观念。过去,写剧本犹如不负责任的医生,只管开药方,至于病人服没服用,吃药后效果如何?与我无关。剧本通过投拍,赔赚都是厂家的事。现在,市场的杠杆将编剧逼进了生活,牵入市场,靠近了观众。我曾多少次坐在影院与观众一起看电影,为了了解《良心》影片反馈的情况,我走了上海、浙江、辽宁、吉林、山西等省电影公司,调查市场,研究观众,为的是开发下一步新产品,这就是今天编剧背负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电影走过50年的历程,今天面对市场的挑战,需要我们电影工作者拿出艺术家的勇气和踏踏实实的创新意识,来占领市场和赢得市场。无情的市场竞争将逼出有有情的电影,挑剔的观众将促进精品的创新。研究观众调查市场,这就是今天中国电影在回答如何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